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第68批面上项目拟资助名单,本批次共资助人。我院7位博士后获得资助,获资助人数和金额创历史新高。中山大学获资助项,高居各单位榜首,包括一等资助10项,二等资助项。各类学科中,临床医学最多,共有人获资助;基础学科获资助数稳居前列。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专门用于资助在站博士后科学研究的基金,旨在促使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进行创新研究,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具有复合型和战略性特点的博士后人才队伍。博士后基金每年可申请三次,其中,一次为特别资助,两次为面上基金。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由专家通讯评审确定资助对象。资助标准分为一等和二等。自然科学资助标准为一等12万元、二等8万元;社会科学资助标准一般为一等8万元、二等5万元。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加大博士后招收和培养力度,有力激发青年教师科研生命力。为促进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博士后简介
石洁医学博士,毕业于医院,博士后在站,合作导师为放射治疗科万香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以(共同)第一作者在RedoxBiology及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发表SCI论文2篇。
秦白富分子医学博士,毕业于医院,博士后在站,合作导师为方乐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以第一作者在BritishJournalofCancer杂志发表论文一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钟敏儿医学博士,医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吴小剑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主要研究方向是结直肠癌的诊治。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EBioMedicine等SCI杂志发表论文6篇,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科研项目3项。
邓禹杰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中心主任王敏教授。王敏教授曾任耶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炎症及心脑血管的信号通路传导的基础研究,该团队已在NatureBiotech、NatureMedicine、Cell等期刊发表有关研究的文章余篇,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博士研究阶段一直从事表观遗传修饰对干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先后发表在SCRT()、BBRC()等SCI杂志上。目前是康复医学中心临床博士后,合作导师王于领主任技师。
余泓恩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博士后在站,合作导师为兰平教授和肖健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的代谢重编程与化疗耐药等的相关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DeathDisease等杂志,并入选国际消化病论坛e-poster及中国肿瘤学大会壁报,参与广东省卫生厅等项目。
王慧慧年至年,就读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药物制剂专业;年至年,在医院,学习分子医学专业,师从刘焕亮教授。硕博连读期间,研究方向为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发,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各一篇。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进入医院临床检验科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刘焕亮教授。
朱霞医院科研博士后,合作导师高翔主任医师。年中山大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IBD患者个体化用药研究。以第一作者在Alimentarypharmacologytherapeutics,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发表多篇SCI文章,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点地区国际合作项目。
责任编辑:郭松青初审:戴希安审核:简文杨审定发布:李冠宏图、文/中山六院